五世同堂,三种滋味:一个家到千万个家
那个时候,这个家庭已经从草棚搬到有土墙草顶的房屋。但是,屋顶上的茅草、苞谷秆淋雨后就慢慢腐烂,里面滋生了各种虫子。特别是一种俗称为“草鞋爬子”的虫子最令人讨厌,经常掉进锅里碗里,一不小心吃进嘴里,嘎吱一响,臭气熏人。
纪彩兰说,为了填饱肚子只得硬着头皮把饭吃下去。“草鞋爬子”也会掉到床上,到处乱爬。还有讨人厌的老鼠在草屋顶上安窝生子,啃碎的草渣子纷纷飘落。
对于出生于1969年、雷璐的父亲雷尚炎来说,吃饱已经不难,也是在他这一代人身上,雷家发生了巨大改变。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82年,中央发出第一份以“三农”为内容的一号文件,对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内的生产责任制正面肯定。
雷尚炎仍然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分田到户政策实行之后,全村人干活积极性都大大提高,加上风调雨顺,当年就迎来了大丰收,大家都吃上了饱饭。
198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对农村工商业的发展进行鼓励,雷家也在此时逐渐告别耗时耗力的手工磨面。
雷尚炎回忆,那个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副小石磨,吃米、面、玉米糁得靠自己推,他从小就帮大人拐小磨。一人抓麦粒、苞谷籽往磨眼里喂,一人双手紧握磨拐子逆时针转动石磨,一转几个小时,磨完经常是腰酸背痛。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当地也有了专门的加工厂,把各种粮食加工成成品粮,通过商家卖给消费者,不少人现买现煮,省去了加工环节。
当地年轻人还响应政府号召,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上世纪80年代末,雷尚炎开始外出打工,至今仍然在每年农闲时外出打零工,补贴家用。
3
果实沉甸甸的甜
出生于1990年的雷璐,虽然从未挨过饿,但小时候上学每天还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进出山沟,翻越大山,趟过小河,才可以到学校。
2007年,雷璐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并在部队入党。5年之后,雷璐退伍返乡。凭借着在部队学会的驾驶等技能,他在外闯荡3年,在湖北省十堰市经济开发区购买了楼房,两个孩子在城里读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