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奥运”精彩答卷彰显中国贡献
而在残奥赛场,超越自我、自强不息的故事每天都在书写着。3月7日,47岁的法国选手塞茜尔·埃尔南德斯获得北京冬残奥会单板滑雪女子障碍追逐LL2级比赛金牌,这也是这名老将人生中的第一块残奥金牌。二十年前,埃尔南德斯因为多发性硬化症而永远失去了走路的能力,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最终成了自己命运的主人。
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舞台上上演:“四朝老将”徐梦桃、齐广璞守得云开见月明;49岁的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创造女子选手参加冬奥会的最大年龄纪录;谷爱凌为挑战自我而选择从未成功过的新动作;比利时姑娘吉洛特则为视障运动员母亲充当领滑员,陪着变老的母亲实现人生价值;摔倒,站起,再摔倒,再站起,39岁的伊朗女子单板滑雪残疾人运动员塞迪盖·鲁兹贝对梦想的追求坚定而倔强……
“成绩不仅仅在于能否拿到或拿到多少块奖牌,更在于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自强不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在索契冬奥会上,习近平主席一番话引起广泛共鸣。北京两个盛会的成功举办,为各参赛运动员践行奥林匹克精神提供了卓越的舞台,也为饱受疫情等不稳定因素困扰的当今世界打入了一剂“暖心针”。
“我迫不及待想再回去,走走看看。”离开北京后,18岁的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已经开始想念中国。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后,莫德在社交媒体上激动地回忆起开幕当晚志愿者对自己大喊“欢迎来到中国”的那一刻,忍不住热泪盈眶。她和志愿者小哥随后在网络上建立起了隔空的友谊,令“围观”的多国网友感叹:“这才是奥林匹克!”
什么是奥林匹克?“更团结”才是奥林匹克。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之后的首届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口号指引着来自五洲四海的冰雪运动员闪耀出团结互助的人性光辉,胸怀着携手同行的共同理想。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后,夺冠的谷爱凌和获得季军的玛蒂尔德·格雷莫德第一时间一同安慰落泪的亚军苔丝·勒德;当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遇到判罚争议时,其教练理解评分的难度,并恳请大家终止对裁判的批评;当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混双循环赛中美比赛结束后,中美选手互送礼物作为纪念……
不分国家和种族,超越比分和胜负,这是对“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最生动的诠释,也是北京为世界带来的一份礼物。“这么长时间以来,整个世界都处在疫情的阴霾下,幸好我们还有奥运会,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35岁的美国单板滑雪名将肖恩·怀特说,“我很感谢中国,感谢奥林匹克大家庭,在如此艰难的时刻还能举办冬奥会。”
这是世界人民的成功。北京冬奥会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强调:世界各地奥运健儿齐聚五环旗下,相互尊重、彼此激励、突破极限、超越自我,完美演绎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为世界人民带来了温暖和希望,为世界播撒了和平与友谊的种子,激发了人类增进团结、共克时艰、一起向未来的强大力量。
安全答卷:守护理想,守护明天
“中国办冬奥,言必信、行必果。”尽管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中国依然向世界呈现了安全的冬奥会、冬残奥会。
“很安全,很安心!”谈到防疫感受,海外运动员常脱口而出。行走在闭环里,口罩遮不住一双双含笑的眼,“非常满意”成了双奥高频词。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从覆盖三个赛区的100多个医疗点,到赛场内外18000多名志愿者;从不分昼夜在场馆维护秩序的安保人员,到奋战在赛场一线的工作团队……让巴赫盛赞的奇迹是中国抗疫成功经验的缩影,更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集中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