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父亲刘少奇一生中犯过两次错误
下乡知青
1967年9月,刘源和刘平平、刘亭亭被赶出了中南海。1968年,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刘源报了名。他后来回忆:“当时,我脑中既无响应号召的狂热,也无走向充满艰辛困苦的未知世界的恐惧。可以说,当时我处于一种半麻痹状态,周围的一切对我都无所谓,说不定偏远的乡村倒能让我躲开喧嚣狂暴的环境与无法忍受的压力。”就这样,刘源到了山西省山阴县白坊村,开始了7年的农村劳作生活。
这是刘源第一次来到农村,但是他不怕苦。白天卖力干活,晚上只要不开批判会,他就学习到深夜,从马恩列毛著作,到各种文化知识。他自学了针灸,给农民看病,还帮农民盖房,上梁扣瓦。“刘源身上就是有这么一股倔劲儿,不管再苦再累,他不自暴自弃,他能挺过来。”和刘源相识20多年的刘少奇研究专家、中央文献研究室黄峥研究员如是评价。
1972年,刘源他们给毛主席写信,希望见爸爸妈妈。8月16日、17日,中央专案组传达了毛主席的两条批示:父亲已死,可以见见妈妈。
“多少年来,我们找爸爸,怀着一线希望拼命找,没料想爸爸已死去3年了。我们没有眼泪,只有切齿的仇恨。”这,是当时刘少奇孩子们的心境。
从“黑帮子女”变成高干子弟
1975年秋,在周恩来的过问下,刘源作为最后一名北京知识青年离开了白坊村。回到北京后,被安排到北京起重机厂当了一名铆工。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刘源的报名以“超龄”为由被退回。“实际上就是出身问题,只是不便说。”一气之下,刘源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当时,邓复出不久,主抓科技和教育。刘源在信中表达了他参加高考的愿望。十余天后,来了回音:应准予参加考试。1978年初的一天,刘源收到了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的录取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