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兰高铁通车——大西北全面融入高铁大家庭
车辆道路,颜值高、科技含量足
7月6日,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下线的CRH5G型技术提升动车组,抵达西安铁路局西安动车段西安北动车所,这也是该型号动车组在我国的首次亮相。
CRH5G型技术提升动车组是专门针对兰新线特点,为更好适应高寒高温高湿高原和强风沙强紫外线运用条件而研制生产的全天候动车组。据介绍,该动车组安装了大功率空调,能确保车外温度达到±40℃时,车内温度始终恒定在24℃;同时,空调采用防风沙和空气过滤设计,使设备免受风沙侵害。
与既有5G车型不同,CRH5G型技术提升动车组外观也有很大改变,采用了经过优化设计的海豚形车头。该车型外形设计充分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不但外形优美大气、重心更低更稳,还具有降低气动噪音等优点。
宝兰高铁通车背后,凝结着无数铁路人的汗水和心血。2013年,西安至宝鸡段高铁开通;2014年,兰新高铁开通。绵延数千公里的丝路古道,在兰州、宝鸡途中“卡了脖子”。
全长401公里的宝兰高铁,沿线地质地貌复杂,建设难度极大。全线桥隧密集,桥隧比在90%以上,可以称为中国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铁之一。其中,陕西境内将近46公里,设有隧道13座,桥梁15座,桥隧总长44.57公里,占线路总长的97%;甘肃境内355公里,桥梁81座,隧道232公里,桥隧比例高达91.6%。
石鼓山隧道,是从宝鸡南车站开出后遇到的第一个隧道。隧道全长4.3公里,地形起伏大,隧道最大埋深133米,最小埋深只有3米。其中高难度的五级围岩、六级围岩达到1300米,占隧道总长的30%,地层当中含有大量的沙和地下水,是全国唯一一座在建高风险土质隧道。
西兰公司宝兰指挥部高级工程师郭光旭介绍,为了解决施工难题,工人们沿着隧道方向进行注浆加固钢管周围的砂层,先形成一个半圆形的保护壳,之后再在保护壳里进行隧道施工。此外,这里在全路还首次使用了3D建模设计技术进行隧道施工,从地表加固河床底部,与隧道内互相支撑,改善了围岩地质条件。
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宝兰铁路甘肃段,公司副总经理王效有介绍,线路经过黄土湿陷性最强、陷穴最发育、滑坡地质灾害最严重和发育最密集的地区,被称为“中国地质滑坡博物馆”。甘青公司积极开展科技攻关,组织研发并在全路率先推行了集现场数据采集、实时传输分析、动态监控预警、分层分级管理于一体的隧道围岩监控量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围岩变形监控量测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及自动化分级反馈,有效预防隧道坍塌安全事故,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了技术管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