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中国影史票房的大片是怎样炼成的——揭秘《长津湖》系列电影的“破圈”密码
“但没有人抱怨累和苦。当年的志愿军战士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打赢这场仗,我们没有理由在舒适的环境里完成一场‘硬仗’的塑造。”吴京说。
当影片上映后,收获如潮好评,并频频打破影史纪录,有人问于冬,主旋律叫好又叫座的密码是什么?于冬回答:“没有什么密码,就是真情实感。”
拼多多暑假大促,升温降价,全品类暑期大促 →在香港尖沙咀一家电影院,电影《长津湖》的广告板摆放在影院的显著位置(2021年1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王申摄
1.2万个名字背后,电影工业化水平的新高度
影片结尾,写满1万多人姓名的超长名单在银幕上足足滚动了8分钟之久。
总监制黄建新说,这样庞大的规模,在世界电影史上都是一个奇迹。“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制作投资规模最大的电影,它把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准推到了新的高度。”
于冬做过统计:前期的工作人员超过7000人,再把后期80多家特效公司的参与者加进来,《长津湖》系列的两部影片项目班底总人数超过1.2万人,群演多达7万人。这让从事电影工作40多年的黄建新至今感慨其制作难度。
较《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上世纪的影视作品,该系列影片借助高新拍摄设备与后期特效技术的迭代,对宏大战争场面的展现方式更加立体多样,不仅实现了动作电影的创新,更让观众沉浸式体会到肉搏的疼痛与心灵的震撼。
为带给观众最真切的感受,充分展现志愿军的亲历场景,于冬在最初就明确了一点:影片坚持不用一个资料镜头,用实拍和现代技术手段呈现和还原上世纪50年代那场艰苦卓绝的战役。
这意味着巨大的特效工作量。以仁川登陆的两个镜头为例,在开拍前把图画好了拿去做,一共做了10个月,体现到电影中不过两分多钟。
黄建新说,全球有80多家特效公司加入项目,每家做的镜头数量都不一样,多的做了几百个,少的做了几十个。那么加起来共计多少镜头?多到给不出答案。“每个镜头都有特效。哪怕是最简单的文戏,人受伤后身上的血、天上下的雪,也都要做。”于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