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我有,就是费酒 究竟到什么程度?
1
王绩祖籍山西,出身名门望族,祖上世代为官。
作为官二代,王绩小时候还是挺有出息的,史料记载:“君幼岐疑,多奇思,八岁读《春秋》,日诵十纸。性特好学,博闻强记,阴阳历数之术,无不洞晓。”基本上就是个学霸。
老王对这个儿子也寄予厚望,王绩11岁时,他专门带着他去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现场展示才艺,给叔叔伯伯们背个诗弹个琴啥的,王绩沉着应对,尽显才华,“一坐服其英敏”,杨伯伯当场夸王绩是“神仙童子”。
16岁,王绩“举孝廉高第,除秘书正字。”
啥意思?就是被推举为“孝廉”,意为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经考核合格后,被授予秘书省正字的官职。
做官难道不需要经过科举考试吗?
我们知道,在隋朝之前,干部选拔采用汉代创立的察举制,就是自下而上由地方政府推荐人才,经中央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
这种制度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被推荐上去的几乎都是官宦子弟,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平民百姓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
正因为如此,隋炀帝执政时期,果断对干部任用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废除了察举制,创立了科举制。
王绩的运气不错,赶上了察举制的最后一班车,16岁便以“孝廉”的身份,成为正九品国家公务员,一时春风得意。
我们有些干部子弟啊,总是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王绩在酒桌上动不动就说:“我能有今天,凭的全是我个人的努力,我从来没有依靠过家里人。”说的时候,面不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