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7来源:自由
一、“金穹”是什么?旧酒新瓶的“星球大战2.0”
“金穹”计划并非新概念。其技术框架脱胎于1980年代里根时期的“星球大战”计划,核心目标是通过在太空轨道部署动能拦截器,实现对洲际弹道导弹的“上升段中期拦截”。简单来说,就是在导弹刚发射、尚未分导的阶段就将其摧毁于太空。
该项目在特朗普任期内被重新包装推出,并赋予“保卫美国本土免受中俄核打击”的政治使命。然而,其技术可行性和成本效益一直备受争议。据美国政府问责署(GAO)报告,类似太空拦截系统的单次试验成本超过20亿美元,且成功率极低。更讽刺的是,连美国导弹防御局(MDA)都承认,现有技术无法可靠区分真实弹头和诱饵目标。
二、数据魔术:如何把“最低限度”炒成“匹敌美俄”?
威尔斯巴赫声称东大将在2030年拥有1500枚核弹头,但这一数字与其说是“情报评估”,不如说是“政治需求定制”。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2023年度报告:
美国现役核弹头5177枚(含库存超6000枚)
俄罗斯现役核弹头5459枚(含库存超6000枚)
东大核弹头总数约410枚,且长期维持在“最低自卫需求”规模
即便按美军最夸张的预测,东大核力量规模仍不足美俄现役数量的三分之一,更别说美俄合计超万枚的库存总量。所谓“平起平坐”,根本是数字游戏下的视觉欺诈。
更值得注意的是,东大始终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核力量纯粹用于防御性威慑;而美国不仅奉行“先发制人”核战略,还持续升级“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2023年更拨款6340亿美元推进核武库现代化。这种背景下,美军刻意忽略自身核政策的进攻性,转而炒作他国防御性力量的增长,本质是战略双标。(本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