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3来源:占豪
尽管“G2”构想在美国内部已被讨论二十余年,并曾多次试图引导中国接受此定位,但在特朗普上一任期内,他从未公开将中国称为“G2”,也未曾推动中方接纳这一概念。究其根源,是他当时在骨子里并不真正认可这一对等地位。
而此次他重返执政舞台,经过新一轮的互动与博弈,美方在实力层面不得不正视现实,最终承认了中国与其处于同一战略段位。于是,“G2”不再只是外交辞令,而成为特朗普政府对华认知中的实质定位。所以,不但特朗普说中美是“G2”,战争部长赫格塞斯与特朗普讨论的时候,以及讨论后在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都称中美为“G2”。
中美是否构成所谓的“G2”?若从综合实力角度客观审视,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当今世界,尚未有任何其他国家能在整体实力上接近中美两强——无论是军事强大但经济规模仅相当于中国一个广东省的俄罗斯,还是经济总量尚可却在军事与政治影响力上存在明显短板的欧盟,都已难以与中美并肩。在这一现实格局下,将中美视为全球格局中的“G2”,实为对当前力量对比的客观描述。
然而,“G2”远不止是一个实力概念,更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政治命题。正因如此,中国在战略层面对“G2”这一表述保持le 审慎而灵活的立场:既不公开明确承认,也不简单予以否认。
若直接接受这一标签,不仅可能影响我国团结更广泛的国际伙伴,更可能被某些势力借题发挥,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但若断然拒绝,又容易被误解为回避大国责任,促使那些期待中国发挥领导作用的国家转向美方。
回顾历史,我们过去没有接受“G2”的定位,是因为当时的实力尚不足以承担美国试图强加给中国的所谓“G2责任”;而今日,我们选择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则是出于全新的战略考量——如今的中国已有能力肩负起相应的大国责任,而美国反而显露出承担能力的不足。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不仅要避免陷入美国设定的话语体系,更要开创一个更加宏大、更令人信服的“中国语境”,在全球治理中展现东方智慧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