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1
替代部分盐,控钠更灵活
优质低盐酱油可在减少食盐用量的同时维持风味,对控血压人群有一定帮助(需配合总量控制)。
⚠️潜在风险
高钠是最大隐患
普通酱油含盐量高达15%–20%,10ml酱油≈1.5g盐。长期过量摄入会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肾负担风险。
劣质酱油可能含添加剂或污染物
部分配制酱油使用水解植物蛋白,若工艺不规范,可能产生微量氯丙醇(潜在致癌物);此外,焦糖色过量也可能带来健康争议。
“吃酱油会变黑”?纯属误区!
皮肤颜色由黑色素决定,与酱油中的色素无关。术后或伤口恢复期无需忌口酱油,但应避免辛辣刺激。
二、如何健康吃酱油?营养师给出4条建议
优选“酿造酱油”,看清标签
配料表应为:水、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盐——越简单越好。认准“GB/T 18186”(高盐稀态酿造标准)。
控制每日用量,不超过10–15ml
建议用带刻度的酱油瓶,炒菜出锅前淋入,既提鲜又减量;凉拌时可用醋+少量酱油替代高油高盐酱料。
高血压、肾病患者选“减盐酱油”
市面上有钠含量降低25%–50%的低盐酱油,但注意:“低盐≠无盐”,仍需计入全天钠总摄入。
避免高温久煮,保留风味与营养
酱油中的氨基酸和香气物质遇高温易挥发,建议在菜肴快熟时加入,效果更佳。
三、这些人群要特别注意
婴幼儿:1岁内辅食不加酱油;1–3岁尽量少用,培养清淡口味;
痛风患者:酱油嘌呤含量不高,可适量食用,但避免与高嘌呤食物(如内脏、浓肉汤)同烹;(本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