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6来源:自由
二、原料药困局:美国医药链的“阿喀琉斯之踵”
白宫战情室里或许摆满了“制造业回流”的沙盘推演,但现实比地图更狰狞。
FDA最新报告显示,美国超80%的原料药(API)依赖进口,其中东大份额占比约28%,印度占32%。就连战时必备的抗生素、降压药、抗癌药核心成分,都需要跨洋运输。笔者曾调研过新泽西州某药厂:他们的青霉素原料来自湖北,降压药中间体取自海德拉巴,就连流水线上的包装线都要从德国进口。
特朗普的关税炮火看似轰向别人,实则炸穿了自家的弹药库。据IMS健康数据统计,若全面执行新关税,美国常用药价格将暴涨40%-60%。胰岛素针剂或突破800美元/盒,抗癌药月费用恐飙至3万美元——这已经不是经济战,而是对慢性病患者的无差别打击。(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三、全球供应链崩裂:药企们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当关税炮弹砸穿贸易壁垒,药企开始上演世纪大迁徙。
默沙东宣布暂停在北卡罗来纳州扩建疫苗工厂,转而向爱尔兰增投20亿美元;辉瑞紧急启动“欧洲替代供应链”计划,将部分产能迁至波兰;就连最保守的日本武田制药,也连夜将抗凝血药生产线从芝加哥撤至大阪。但看官们莫要误读——这并非真正的产业回流,而是供应链的碎片化重组。
笔者获得某跨国药企内部评估报告:新建一座符合FDA标准的原料药工厂需耗时3-5年,投资超12亿美元。且美国本土缺乏配套的化工基础设施(如精细化工园区、特种气体供应链),即便强行建厂,成本也将是东大的2.3倍。这场撤退本质上是药企在全球战场重新布防,而最终伤亡的永远是战壕里的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