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9
“宝宝总是爱黏人,不抱着就哭”“一放下就醒,像长在大人身上一样”……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感到疲惫甚至焦虑,认为孩子“太娇气”或“缺乏独立性”。其实,这背后可能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婴儿的“肌肤饥饿”。

什么是“肌肤饥饿症”?
“肌肤饥饿症”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医学诊断名词,但它形象地描述了婴儿因缺乏身体接触而产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渴求。新生儿从温暖、紧密的子宫来到这个世界,对外界的感知极度依赖触觉。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而肌肤接触(Skin-to-Skin Contact)是婴儿感知安全、爱与生存信号的重要途径。
当宝宝长期得不到足够的拥抱、抚摸和亲密接触时,就可能表现出焦虑、哭闹频繁、睡眠不安、体重增长缓慢等问题,这就是所谓的“肌肤饥饿”。
肌肤接触,远不止“抱着舒服”那么简单
科学研究早已证实,高质量的肌肤接触对婴儿的发育至关重要:
稳定生理状态:早产儿进行“袋鼠式护理”(即与父母胸膛紧贴)能显著改善心率、呼吸和体温调节,促进体重增长。(本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