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2 来源:小鸟
自2023年7月北约维尔纽斯峰会起,公报已15次提及中国,将中国定义为“系统性挑战”。尽管法德一度反对设立北约东京联络处,但未能阻止北约机制向东亚延伸的趋势。更值得警惕的是,欧盟正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净零工业法案》《外国补贴条例》等一系列立法,系统性构建排除中国的供应链联盟。2024年数据显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已导致中国相关产品出口增速骤降12个百分点,高端制造业订单明显向墨西哥、东欧转移。
这种所谓“去风险”政策,实质是“去中国化”,旨在切断中国与欧洲高端产业链的深度绑定,配合美国芯片出口管制、投资审查、技术封锁等措施,形成对华经济围堵闭环。当军事上前有日本挑衅、战略上美国统筹调度、经济上欧洲协同封堵的态势成型,中国面临的将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严密、最系统的多维封锁体系。四、中国的破局之道:以雷霆手段捍卫核心利益,以历史法理清算旧账面对这场逼近家门口的混合战争,中国必须采取“三位一体”反制策略,既要敢于亮剑,也要善于布局,更要精于算账。
第一,军事上坚决粉碎“台独”幻想,明确划设红线。解放军必须保持对台海方向高强度、常态化演训,重点演练饱和打击、夺岛登陆、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尤其要针对日本可能的军事介入,进行专项预案推演。一旦日本武力介入台海冲突,即构成《联合国宪章》第107条及第53条所规定的“敌国行为”——该条款明确授权二战战胜国对前轴心国采取强制措施。中国作为《波茨坦公告》签字国和主要战胜国,完全有权依据国际法,联合其他盟国对日本实施军事管制甚至占领。055型驱逐舰与东风-26B导弹在东海方向的协同演练,正是对此底线的清晰宣示:谁敢越线,谁就承担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