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战:俄军的“无油可战”绝境与乌军的精准博弈
看官们,炼油厂遇袭非小事,它正将俄军推向“无油可战”的绝境。能源是战争的血液,坦克、装甲车没了燃料,就是一堆废铁。布良斯克加油站和伊尔斯基炼油厂的损毁,直接影响了前线补给——卢甘斯克的一个关键燃料库在乌军和“阿泰什”游击队配合下遭袭,仍在燃烧,这燃料库负责供应俄第41集团军和第20合成集团军,一旦中断,部队机动性将大打折扣。笔者观察到,乌军战术已升级为系统性打击:自2023年9月以来,乌方对俄炼油厂发动约100次袭击,旨在破坏俄战争经济。效果显著:俄专家估算,约21%的炼油设施被毁,若持续,将引发严重燃料危机。有趣的是,俄国内出现批评声,战争博主质疑石油企业“故意被击中”以牟利,因炼油厂爆炸可推高油价,让寡头受益——这暴露了俄内部矛盾。
乌军的成功源于三点:一是精准情报,如袭击梁赞炼油厂(年产能1700万吨)和库班输油站,后者是里海输油管道枢纽,一击瘫痪;二是技术优势,乌无人机多为民用改装,成本低廉却高效,如袭击阿菲普斯基炼油厂时,俄防空旅形同虚设;三是战略耐心,布罗夫迪强调“周而复始打击”,确保目标无法恢复。反观俄军,虽威胁升级报复,但总统言论如“视乌领土外国军队为合法目标”,反招致西方制裁加码,美乌正商谈千亿美元武器交易,以技术换军火。能源战影响深远:俄炼油产能暴跌24.2%,不仅民用短缺,更可能限制军事行动持续性——毕竟,前线部队每日耗油量惊人,缺油意味着攻势停滞。笔者判断,乌军此策是“釜底抽薪”,旨在拖垮俄战争机器,而欧盟支持乌加入欧盟,西方长期援助让俄“速胜梦”破灭。但看官们,能源战也是双刃剑:平民为此买单,油荒引发通胀,民生凋敝。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