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美国海军高调宣布“福特”号航母服役,全球军事圈为之一震。然而,谁也没想到,这艘被寄予厚望的超级航母,竟成了美国航母力量“最后的辉煌”。八年过去,美国再未添一艘新航母,创下自二战以来最长的航母“空窗期”。更讽刺的是,下一艘“肯尼迪”号要拖到2027年才能服役——届时,中国第三艘航母或许已驰骋大洋。
福特级的困境,远非“无法弹射F-35C”这般简单。它的背后,是美国工业体系的全面溃败,是冷战红利消耗殆尽后,一场无法挽回的“大国工匠”断代危机。
一、 从“下饺子”到“难产”:福特级为何越造越慢?
1968年,美国建造首艘尼米兹级航母仅用4年下水;而2005年开工的福特号,却耗时8年才勉强下水。有人辩称“技术更先进,自然更费时”,但对比历史数据,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尼米兹级诞生时,美国仅有1艘核动力航母的建造经验,却能在冷战压力下高效推进:10艘尼米兹级中,最短建造周期仅3年,最长不过5年。而福特级呢?首舰8年,二号舰“肯尼迪”号2011年开工,2019年才下水,建造周期直接翻倍。
30分钟前
25分钟前
25分钟前
30分钟前
30分钟前
30分钟前
30分钟前
30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