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对抗式合作,欧盟会被抽干,中国做好防范!

一、美俄“对抗式合作”背后的战略利益逻辑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10月6日公开宣布,已就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一事“作出决定”,并计划通过北约框架内欧洲成员国采购后转交,以规避美方直接介入的风险。给肯定不是白给,那都是高价买的!价格多少钱呢?2025年美军宣称的自己的采购价是7.7亿美元22枚,3500万美元一枚。100枚的话就是35亿美元,300枚就是上百亿美元的生意,简直是太赚了!

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则连续发声,警告此举将“摧毁俄美关系中本已脆弱的积极势头”,并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

表面看,美俄之间剑拔弩张;实则,双方博弈的焦点,其实早已超越乌克兰战场,直指整个欧洲的安全架构,乃至全球资本流向,以及全球斗争的格局,可能直接关乎“新冷战”是否爆发!

占豪此前多次分析指出,俄乌冲突的本质,早已不是单纯的领土争端,而是大国角力、阵营重组、规则重塑的前哨战。如今,这一判断正被现实步步印证——美俄在妥协找不到空间的情况下,那么“对抗”中形成某种“默契节奏”,尔后瞄准重塑欧洲防务体系、撬动全球资本流向,以及推动东西方“新冷战”对抗则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先看美国的真实意图。特朗普政府此举绝非临时起意,而是其“美国优先”战略在安全与经济双重维度上的延续。在俄罗斯的配合下,美国从乌克兰危机中抽身后,美国早已明确不会再为乌克兰战争付钱,未来对乌军援将由欧洲盟友承担主要采购成本,美国提供技术标准、装备与后勤支持。这意味着,美国正系统性推动欧洲“自费武装”,既减轻自身财政负担,又强化对欧洲军工市场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