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引进苏-27后,从歼-11到歼-11B,始终恪守这一传统。但南海的烈风与东海的暗涌逐渐让空军意识到:当战略焦点从国土防空转向远海护航,燃油冗余必须让位于航程可控性。歼-16的突破,正是对“够用”思维的彻底颠覆。
二、技术破壁:从舰载机加油吊舱到歼-16副油箱
歼-16携带副油箱的能力,本质上是一次“海军技术反哺空军”的经典案例。俄罗斯在苏-33舰载机上验证的UPAZ-1伙伴加油吊舱,成为解锁副油箱挂载能力的关键密钥:
燃油管路重构:苏-27系列原生气动布局中,机腹中线挂架仅承担武器挂载功能。而苏-33通过加装燃油转接模块,使挂架兼具输油功能。歼-16极可能复用了这套系统,将“纯挂点”升级为“油-电-数据”三合一接口。
配平算法升级:重型副油箱(以3000升为例,油料+箱体约2.6吨)悬挂时机体重心剧烈变化。歼-15舰载机在着舰冲击载荷管理上的经验,为飞控软件应对燃油动态调配提供了数据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歼-16未必会像苏-34那样激进地挂载三个副油箱。后者为取代图-16中程轰炸机,不惜以45吨最大起飞重量换取7000公里航程;而歼-16作为多功能战机,更追求“带弹增程”的平衡——在保留4中2近空空导弹+2枚重型反舰导弹时,仍能通过单副油箱将作战半径延伸至1800公里。
35分钟前
30分钟前
30分钟前
30分钟前
30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45分钟前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