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略升维:副油箱背后的远海棋局
网友质疑“航程7000公里有无必要”,实则未能窥见空军作战体系的嬗变:
穿透性制空: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下,歼-16需要穿越层层拦截为轰-6K编队护航。副油箱提供的额外滞空时间,足以在任务空域建立30分钟以上的制空窗口。
动态载荷管理:传统苏-27执行远程任务时需“燃油优先”,载弹量骤减。而歼-16挂载副油箱后,可在航程末端抛离空箱恢复全武器状态,实现“赶路时省油,猎杀时满载”的战术切换。
海洋环境适配:南海高盐高湿环境导致发动机油耗增加10%-15%,副油箱成为应对不确定损耗的“燃油保险”。
更值得关注的是,此举为歼-15T/D系列舰载机铺平道路。舰载机受限于滑跃起飞重量,常需“轻油重弹”出击,若后续能得到歼-16这类“空中奶妈”支援,或将颠覆现有航母舰载机运用逻辑。
四、技术民主化:中国如何重构苏霍伊基因
俄罗斯在苏-34上实现副油箱挂载,是基于“专机专用”的冷战思维;而中国在歼-16上的改进,则体现“模块化通用”的现代战争理念:
(本文由AI辅助创作)
35分钟前
30分钟前
30分钟前
30分钟前
30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45分钟前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