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火”与“眼镜蛇”同框:巴铁演习释何种信号

二、装备解析:“霹雳火”的进阶与“眼镜蛇”的坚守

WZ‑10ME‑II“霹雳火”‍ 是东大在专用攻击直升机领域的集大成之作。该机采用串列座舱、隐身外形与复合材料,配备光电转塔、毫米波雷达与多型主动/被动对抗系统,可挂载反坦克导弹、空地火箭与空对空导弹,具备全天候精确打击能力。其改进型ME‑II进一步提升了发动机功率与装甲防护,使其在高海拔、高温环境下的作战效能显著增强。

相比之下,AH‑1F“眼镜蛇”‍ 作为美国上世纪70年代推出的经典攻击直升机,虽已服役数十年,但经过多次升级,仍在巴基斯坦陆军中承担对地支援任务。其特点在于低空机动性好、维护成本低,尤其适合在边境山区执行快速打击任务。不过,随着机体老化与战场环境升级,巴军正逐步以“霹雳火”替代老旧的“眼镜蛇”,以构建更现代化的空中打击体系。(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三、演习全景:从“铁砧”到“铁拳”的联合火力网

本次演习远不止两款直升机的同框。在蒂拉靶场,火箭炮、榴弹炮、主战坦克、步兵战车等机械化编队依次展开实弹射击,而FPV(第一视角)无人机与UCAV(无人作战飞机)则在空中完成侦察‑引导‑打击闭环。笔者特别注意到,民用无人机在演习中承担了低空监视与目标指示任务,展现了“低成本、高效益”的战场赋能模式。

这种“空中‑地面‑无人”三位一体的火力整合,正是巴基斯坦在关键边境地区推行“主动威慑”战略的核心。通过将不同来源的装备融入同一作战体系,巴军试图向潜在对手表明:即便装备来源多样,仍能形成统一的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