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以后,适度“胖一点”反而更健康!

大字号

偏瘦:BMI < 18.4

正常:18.4~24.9

超重:25~29.9

肥胖:BMI > 30

二、为何适度超重,反而更健康?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弱,慢性病增多,忌口频繁,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数据显示:

86%以上的住院老年人存在营养不良

38%的社区老人也有类似问题

营养不良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减弱。而适度超重的人,往往意味着营养状态更好、身体储备更足,在面对疾病时更有“本钱”去应对。

🧠 专家提醒:60岁以上人群,体重不宜过低,保持适度超重(BMI 25~29.9)可能是最有利于健康的状态。

三、老年人科学体重管理建议

1. 不要盲目减重

老年人减重应以“减脂不减肌”为目标,避免因过度节食导致肌肉流失、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2. 合理用油,保障营养

很多中老年人为了控制体重而“忌油”,其实并不科学。油脂是人体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对维持器官功能、脂质代谢至关重要。

推荐摄入:橄榄油、菜籽油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建议方式:每日或每餐交替用油,保持脂肪酸均衡摄入。

注意控制:用油总量仍需合理,避免过多摄入。

四、增肌比减脂更重要

35岁后,肌肉存储量开始逐年下降,到60岁时,肌肉含量仅为年轻时的75%。若不及时补充肌肉,将带来一系列健康风险:

风险

说明

肥胖

肌肉减少导致基础代谢下降,热量消耗减少,易堆积脂肪

心血管疾病

肌肉力量不足影响心脏收缩力,增加心血管负担

骨折风险升高

肌肉力量下降,骨质疏松风险增加,跌倒风险加大

血糖波动

肌肉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场所,肌肉减少易引发糖尿病

五、如何科学增肌?

1. 合理摄入优质蛋白

蛋白质是肌肉合成的基础,建议从以下食物中获取:

乳清蛋白、鸡蛋、牛奶、大豆、牛肉等

建议:将优质蛋白合理分配到每一餐中,保证每日摄入充足。

上一页 下一页
大家都在看
早起第一件事,不是排便也不是喝水!

相关

阅读319

身高不是短板!矮个子其实有五大健康优势

相关

阅读277

每天只吃鸡蛋减肥,7天后她进了医院!

相关

阅读178

更多精彩内容
睡不着?可能是“血虚”在作怪!

阅读100

一杯红豆薏米水,帮你轻松“排水”一身轻!

阅读102

别再扔掉柚子皮!这“被忽略的宝藏”竟有这么多养生妙用

阅读114

每天一把瓜子,是养生还是伤身?

阅读99

血脂并非“洪水猛兽”:了解它的双重角色,守住健康平衡线

阅读78

坚持吃银耳,身体会发生哪些惊喜变化?

阅读94

对抗幽门螺杆菌,这3种食物是天然“清菌高手”

阅读101

疏肝健脾正当时,这几种食物助你养肝除湿

阅读99

金秋南瓜正当时,小小瓜果藏“营养宝库”

阅读91

黑蒜护肝有奇效?秋季养生不妨这样吃

阅读71

孩子皮肤起“风团”?科学应对儿童高发荨麻疹

阅读118

睡前姜抹脚底能养生?揭秘“足底敷姜”背后的中医逻辑

阅读111

增强抵抗力,这8种日常食物是“营养担当”

阅读104

水里加“它”煮蛋更嫩?揭秘厨房小妙招

阅读108

气滞血瘀别只靠“水果偏方”

阅读100

每天一杯柠檬水?别只盯着“维C之王”

阅读121

一招“1分钟热处理”更养人,营养也不丢!

阅读80

疏肝养颜别迷信“黑白红”,科学饮食才是关键

阅读80

护肝养肝,这3款茶饮更靠谱

阅读89

科学饮水更护血管,澄清“白开水加一勺”养生误区

阅读62

苹果煮着吃,竟然比生吃还养人?

阅读99

肿瘤康复期要忌口吗?医生提醒

阅读98

眼睛干涩、视物模糊?中医推荐这碗养眼汤

阅读100

儿科医生反复提醒:这3种食物少吃或不吃

阅读110

山药炒木耳,堪称“肠道清道夫”

阅读79

阳台小菜园,健康随手摘!

阅读104

这几种食物宁可少吃,也千万别吃半生不熟的

阅读102

这3种蔬菜不焯水别急着炒

阅读86

这4种家常食物,助你平稳血压不求人

阅读83

除了枸杞,常吃它也能清肝排毒

阅读81

每天嚼几粒葡萄干,竟能收获4大好处!

阅读113

黄豆芽VS绿豆芽,谁更营养?

阅读104

这8种“养胃菜”,常吃脾胃暖了,消化好了

阅读120

这8种“天然降脂菜”火了!医生悄悄列入食谱

阅读108

这10种水果比肉还“胖人”!第1名热量爆表

阅读119

枸杞子虽是“养生宝”,但这4类人千万别乱吃!

阅读122

糖尿病人的早餐黄金法则,医生都在悄悄叮嘱这5点

阅读78

西红柿最配的竟是醋和蒜?营养师都点赞的“黄金组合”

阅读115

女性常吃这6种“有味道”的食物 养人又养颜

阅读100

内科医生警告:这3种早餐堪称“升脂炸弹”

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