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冬病夏治”黄金期,中医推荐4个实用妙招
大字号
“冬病夏治”是中医养生智慧的重要体现。所谓“冬病”,多指在寒冷季节容易发作或加重的慢性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老寒腿、胃寒腹痛等;而“夏治”,则是抓住夏季阳气最旺盛、身体代谢最活跃的时机,通过调理干预,驱散体内寒湿,增强抵抗力,从而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减轻症状。
当前正值三伏天,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期,正是实施“冬病夏治”的黄金窗口。中医提醒:把握此时机,坚持以下四个养生小技巧,事半功倍,为健康“蓄能”。
1. 贴敷三伏贴:疏通经络,温阳散寒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最广为人知的方法之一。通过将特制中药贴敷于特定穴位(如肺俞、脾俞、肾俞等),借助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温通经络、驱寒除湿,适用于慢性呼吸道疾病及虚寒性病症。建议在正规医疗机构指导下进行,连续贴敷三年效果更佳。
2. 艾灸扶阳气:温补脾肾,增强体质
艾草性温,能通十二经。夏季坚持艾灸足三里、关元、命门等穴位,有助于温补脾肾阳气,提升免疫力。每周艾灸2-3次,每次15-20分钟,可有效改善手脚冰凉、易疲劳、腹泻等虚寒症状。
3. 饮食温养,忌贪凉
虽处酷暑,但“冬病”体质者应少食冷饮、冰镇瓜果,避免损伤脾胃阳气。宜多吃温性食物,如生姜、红枣、山药、小米、南瓜等,可煮姜枣茶、山药粥,既解暑又护阳。同时注意“清补”为主,避免过度油腻。本文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