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探索就医新可能

中国青年报
大字号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医院因其服务的便利性受到市民青睐,但同时也对药品的配送能力带来挑战。

“张医生,我的眩晕感减轻了很多,但最近躺着的时候耳膜有咚咚声。

”收到复诊消息提醒,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张珂点开聊天框,告诉患者:“这种搏动性耳鸣是由血压变化引起的,按时服药后,病情应该会好转。”

复诊不用专门跑一趟医院,在手机上点点,短短几分钟就能解决,“互联网医疗”的作用还远不止此。

挂号、检查可以线上预约,病历、报告单变成了一串串电子数据,医疗设备与软件接口打通,通过分析大量云端数据捕捉到新机遇……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国家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全国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200多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互联网医疗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数字化”渐渐向医疗的各个方向蔓延开来。

远程复诊,打造碎片化就诊模式

今年4月底,吃完早饭,王浩像往常一样打开药盒。“哎,怎么空了呀?”他的话让女儿王女士立马想起来,因为家住北京市海淀区,当时正处在疫情封控期,他们错过了上一次去医院取药的时间。

上一页 下一页
大家都在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

相关

阅读66684

挂号人脸识别要求不一 呼吁保护患者信息安全

相关

阅读38163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5% 夏粮再获丰收

相关

阅读25557

更多精彩内容
三个日常习惯正悄悄伤害你的肾,很多人还在做

阅读9

这些“国际公认致癌物”你每天都在吃,快看看你中招了吗?

阅读5

这4种“致癌蔬菜”真相揭秘,很多人一直误解了

阅读7

这10种“助眠水果”常吃,夜晚自然入睡不靠数羊

阅读8

1毫克就可能致癌!这种“厨房头号杀手”你家可能正在吃

阅读7

这7个“天然降压法”科学有效,很多人都做到了!

阅读7

早餐是一日三餐的“黄金一餐”!

阅读6

生姜、胡椒、紫苏,这样用,驱寒暖身又养生

阅读6

这些健康零食,助你活力一整天

阅读10

饭后常走路的人,身体会发生哪些惊喜变化?

阅读10

土豆不能和米饭一起吃?真相来了

阅读8

大米粥里加两宝,血管通畅一身轻

阅读7

心梗脑梗不是突然来的!一顿“危险晚餐”竟能缩短寿命?

阅读14

人体自带12个“养生开关”!每天按一按,气血通畅

阅读15

好好的木耳竟被说成“夺命食物”?真相曝光

阅读12

腐乳是“霉”食还是“宝”?营养师揭秘

阅读11

蒲公英虽普通却珍贵,清热解毒、护肝养胃,错过可惜

阅读12

尿酸820!医生怒斥

阅读15

莴笋,降压降糖、利尿强筋,家家户户都该上餐桌

阅读11

秋寒伤身?一场“冰西瓜”引发的养生警示

阅读11

你的“背”正在泄露你的“病”!

阅读29

指甲长成这样,竟是癌症的“前兆”?

阅读31

被误解30年的调味品,真相终于说清了

阅读27

10个简单习惯,让你由内而外年轻20岁!

阅读23

每天吃点它,吃掉百病、吃出健康!

阅读27

每晚踩一踩,失眠好了、气血通了!

阅读31

这种叶子煮水喝,全身都是宝!

阅读29

不到5元的“抗癌菜”被证实有效!

阅读26

人身上最脆弱的4个部位,一碰就伤!

阅读36

大脑最爱的6种“黄金食物”!抗衰防痴呆

阅读33

提神一时爽,生命亮红灯!功能性饮料不是“续命水”

阅读29

这6个地方长“痣”要当心!老祖宗提醒:千万别抠

阅读29

身体这6个地方长“痣”要当心!老祖宗提醒

阅读35

家家都用的电水壶,一半可能暗藏致癌风险?

阅读34

茄子蒸菊花:一道被忽视的养生古方

阅读28

吃瓜别用勺,小小习惯关乎脾胃健康

阅读32

绿豆汤变红就不能喝?老祖宗的养生智慧

阅读40

这道“救命菜”家家都该备着,常吃益寿又安康

阅读33

茴香:不只是调味品

阅读42

这8种隔夜菜别再吃了!科学看待“隔夜毒”风险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