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板门店签自己名字 彭德怀惋惜?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美两国分属两个实力极端悬殊的世界,志愿军也一直吃“火力不足”的亏,绕是如此,英勇顽强的志愿军硬是凭借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难的毅力,用劣势武器装备一连打赢五次战役!
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连打败了德国日本法西斯的美军也惊恐起来。
当时美军上下官兵和参战各国军人们,以及无数莅临朝鲜战场的各国军事观察员和新闻记者,普遍都有一种深刻的认识:假设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能等同或者略次于美军,中国军队都能毋庸置疑的迅速击败联合国军,赢得战争胜利。
不过,随着中国志愿军不断胜利,原本承诺为中朝提供现代化武器但由于担心两国不敌而一直做“壁上观”的苏联,终于心里有底,看清这不是一个“赔本买卖”,这才开始大规模提供较为现代化的武器。中国观众熟悉的志愿军“标志性”装备如“波波莎”冲锋枪其实都是第三次战役后才姗姗来迟的,威力无穷的“喀秋莎”火箭炮更是迟至第五次战役后才配备,而且数量也不多。总体而言,志愿军装备上的“飞跃”只是针对我军而言,对于美军,苏联提供的这些仅仅是现代化战争“入门级”的低层次水平的武器,而且极不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