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主角不是诸葛亮,这是孙权的专利
京口位于丹徒县,交通十分便利,当初刘繇被孙策击败后,也是从这里出逃到豫章的。将都城设在京口,更有利于对外扩张。
然而京口仍然不是最佳选择,张纮提出西面的秣陵(今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才是最佳建都地点。
秣陵原名金陵,当年秦始皇东巡时听说此地有王气,他深感忌惮,于是便命人掘断山冈,破坏风水,并将其改名为秣陵。
几百年来,这种说法一直深入人心,周瑜劝说鲁肃投效江东时,也说“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
抛开风水角度,单从地理来看,秣陵也比京口更有优势,这里距离长江沿岸两大重要据点牛渚矶和濡须口更近,确实是绝佳的选择。
后来刘备出访江东时也提出了相同的建议,因此孙权终于下定决心建都秣陵,并将其改名为建业,取建功立业之意。从此南京开始了它的辉煌,一直到今天。
孙权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修建濡须坞。
我们之前曾多次提到,孙曹双方在东线是围绕着江淮水道进行交锋的,目前这条水道中间最重要的据点合肥被曹操占据,因此局势对孙权极为不利。
作为江淮水道南端最后一道防线,濡须口是江东的命脉之所在,此地一旦有失,曹军便可截断长江,届时长江中游的所有据点都会和江东失去联系。
为了不至过于被动,东吴必须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即决不能将力量收缩至长江南岸,那样便是将天险的半数拱手让人。因此一定要在江北设置防御。
从建安十四年(209年)开始,曹操就不断在合肥一线积蓄反击的力量,这引起了东吴方面的警惕,而对此最为重视就是吕蒙。
为了将来的大战做准备,吕蒙首次提出在濡须水上修建一座要塞,即大名鼎鼎的濡须坞。
不过吕蒙阐述了自己的方案后,却没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诸将都说:“我们江东以水师称雄,想杀敌就登岸,想撤退洗洗脚就上船了,还修什么要塞?”
吕蒙反驳说:“作战有顺利的时候也有不顺的时候,不可能百战百胜,如果上岸后与敌人突然遭遇,被精锐步骑兵纠缠住,到时候根本没机会靠近水边,别说登船了。”
这一方案得到了孙权的认可,当初广陵之战的痛苦回忆再次涌上他的心头,彼时孙权同样拥有强大的船队,结果又如何呢?他是发自内心地认为吕蒙说得对。
不过修筑濡须坞的计划虽然被敲定了,但濡须坞具体的地点却有不同的说法。
按照胡三省给资治通鉴的注释,濡须坞在巢县(今巢湖市)东南四十里,正好位于濡须口附近。孙权夹着濡须水修筑了这座要塞。
濡须坞在今巢县东南四十里。(资治通鉴胡注)而《读史方舆纪要》则给出了另一种说法,认为濡须坞就在巢县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