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7来源:占豪
从此,轮椅成了他的“战车”,代码成了他的战场。他不仅毅然重返教学科研一线,更牵头申请并担任了某重大科研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项目会议常常一开就是一整天,连年轻同事都感到疲惫,王戟却始终全神贯注。为实地考察,他坐着轮椅奔波于全国各地,坚持“不论严寒酷暑,都跟工程师现场讨论”。这部伤痕累累却依然奋勇向前的“战车”,正是哈军工“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奋进姿态”最生动的写照。
即使在人生最晦暗的病榻上,王戟对党的忠诚与对科研的执着也未曾熄灭。在重症监护室,他身体多处无法活动,唯独双手可以动,便每天坚持翻阅学术论文,了解最新科研动态。病房成了他的临时办公室,他在那里听取学生报告、指导研究方向。这份在绝境中仍心系国家和军队重大需求的执着,深刻体现了 “始终传承绝对忠诚的红色血脉” 和 “始终坚守为军向战的价值追求” 。
王戟的感人之处,不仅在于其个人的卓越成就,更在于他作为师者的传承与奉献。他的恩师陈火旺院士曾在他毕业纪念册上赠予“宁静致远”四个字,王戟则用一生来践行。他亲自为年轻教师示范如何指导学生,用板书推导这种“硬核”方式培养学生扎实的学风,这正是哈军工 “始终弘扬严谨求实的治学传统” 的细微体现。他培养的70多名学生中,许多已成为国家和军队的科研中坚力量,实现了哈军工精神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