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回流?一波莫名其妙的舆论焦虑
换句话说,美国企业要为资本服务,确保投资人盈利,哪里制造成本低,就往哪里扩张,企业发展方向是根据资本主义逻辑来选择的。
特朗普本人或是别的总统,都无法靠行政意志改变这一方向,这叫“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美国企业全是贼,气死天才宝宝。
世界制造业中心,历史上也有过几次风水轮流转,美国曾经一度是“世界工厂”,上世纪90年代之后,企业生产线纷纷转移,很快就将美国制造业掏空。
这不是美国一家的问题,而整个西方大企业都在这么做,时也,势也。
英国联合饼干公司(UB)前董事长赫克托曾说过一句话:
“机器会坏,汽车会锈,员工会死,但品牌将永远不朽!”
这句话也是美国企业大佬的心理反映,要将利润最大化,只须紧紧握住三样东西:品牌、专利、设计!
特朗普所痛恨的美国企业皆是如此,没有一位企业家会改变这种经营思维,90年代前,企业可以接受生产成本为零售价的50%,生产线外移后,他们连20%的成本比例都觉得可再压一压。
同时,美国工人的薪资和假期,以及福利保障要求在节节升高,那么,尝到外移甜头的大型企业将毫不犹豫地关掉本土生产车间。社会失业问题不是他们要考虑的,这些是联邦政府的事。
企业留在本土的只有“品牌、专利、设计!”部门,当工作机会纷纷飞向海外时,美国传统的“制造商为工人负责”概念也随之飞逝。
生产线转移如此飞快,科技水平发展和意识形态藩篱被拆除是最主要因素,全球劳动力最丰富、最有生产纪律的中国,一旦接受西方投资设厂,对西方企业来说是最大的福音,尽管他们在意识形态上对中国抱有敌意。
但中国拥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加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二十几年后,美国便发现“大事不妙”。如果中国是墨西哥或者印度,美国大可不必折腾什么制造业回流,换句话说,现在焦虑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
美国大企业要的就是合格的“承包商,承包商,承包商”,自己把“品牌、专利、设计!”握在手中即可利润最大化。
以耐克公司来说,两双鞋子在菲律宾工业园区生产,材料、做工、设计,细节全部一样,有没有贴上✔符号,价格相差几十倍。
如果谁要是侵犯✔,那美国政府就要出来跟你拼命--捍卫专利。因此,无论菲律宾工人如何辛劳,他们得到的永远是体力劳动价值,而不是品牌附加的超级价值。
耐克模式(本土无厂房),成了美国其它企业的效仿对象(先进模式),Vans运动服饰就是90年代中期追随了耐克,果断关闭加州车间,转移到韩国,这样韩国人得到了就业机会,Vans得到了最大利润,而美国工人只能转改行去做服务产业(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