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美国断芯更紧迫,这是一场中国必须赢的战争
然而,老解放也见证了中国工业现代化之难。它仿自前苏联的吉斯150,一个车型在中国生产超过30年,基本上没有颠覆性改进。
现代工业文明在中国结出丰硕的果实,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入世之后。
很多人都不知道第一盏电灯在中国亮起的时间,是1882年。电力革命的大潮中,中国首次“触电”丝毫不比列强晚。
只是因为战争、内乱,中国真正用于发展的时间只有60多年。可以说,中国用六十年走过了发达国家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到数字时代一百五十年的工业历程。
所以,即便今天中国拥有了“世界工厂”的称号,拥有了全世界最全的工业体系,但是清醒的人却深深知道中国制造的不足,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对手。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全面解读时曾表示:
全球制造业分四级梯队,第一梯队是主导全球科技创新的美国;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中国处于第三梯队,以中低端制造为主,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
作为主管制造业的中央大员,苗圩的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国家认知。
经济学界的敏锐者曾警告国人不要沾沾自喜,工业4.0已经来临,而中国是工业1.0、2.0、3.0、4.0并存,而且基本是以2.0、1.0为主,虽然也有一些3.0,少数4.0,但是众多关键技术、环节需要依靠外国。
所以,当美国把中国列为竞争对手之后,首先瞄准的就是下一代工业的“粮食”——芯片以及第三代半导体这一关键节点,精确打击。
现在能够理解为什么中国对于数字经济求贤若渴了吧?
美国发起贸易战、技术战就是希望把中国牢牢钉死在中低端制造领域,这绝不是中国所乐见。但要突围,只能依靠技术爆发的奇点。
幸运的是,中国过去十多年凭借后发优势,在第三代半导体技术方面并非白纸一张,在数据匹配应用场景方面,更是独步全球。
在展望数字经济时,马云在2016年的云栖大会上提出五个新,认为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将会深刻影响中国、世界和所有人的未来。
而对于中国拥有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制造业,要突围只有寄希望于“新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