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按下暂停键,美国“战略”终究要得逞了?
中日韩会议被延期并非小事一桩,要知道,中日韩三国会议,是时隔4年半好不容易在2025年5月才重启,当时三国重启会议,并且对话顺利,让整个东北亚都松了口气。
回顾过去几年,三国关系堪称一波三折。从贸易摩擦到历史认知分歧,从产业链竞争到地缘政治博弈,三方合作机制一度陷入“停摆”。2021至2024年,三国区域内贸易规模从8500亿美元降至7370亿美元。这种下滑背后,是日韩对中国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的反噬,是区域产业链的被迫重构,更是三国企业错失合作机遇的无奈。
正因如此,2024年5月的首尔峰会,才被称为“破冰之旅”,打破了这种僵局。三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里,藏着实实在在的利益考量: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2024年服务贸易突破1万亿美元,未来5-10年的转型将释放巨大需求;日本有高端制造和技术优势,对华半导体出口占比是对美出口的4.5倍;韩国则在电子、汽车领域与中日形成互补,中国仍是其半导体最大出口市场。峰会后,三国企业纷纷行动,韩国三星扩大在华研发中心,日本丰田加大电动车领域合作,中国的新能源企业也与日韩供应商深化协作,一幅共赢图景正在展开。
但谁也没想到,一年半的时间,因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一番妄言,戛然而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