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亮出“战争贩子”底牌,泽连斯基站悬崖边缘
03 泽连斯基的绝境:尊严与生存的二选一
泽连斯基所说的“失去尊严”与“失去关键伙伴”,精准概括了乌克兰的困境。
选择尊严,意味着拒绝美国的28点计划,保住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底线,但后果极可能是失去美国这位最大军援国的支持。军事专家普遍认为,欧洲的援助体量远不足以支撑乌军现有战线,一旦美国断供,乌军将在几个月内因弹药装备短缺而面临崩溃。
选择生存,即签署协议,换取美国持续的支持,但代价是割让领土、自废武功,并在事实上承认俄罗斯的既得利益。这在国内政治上无异于自杀,泽连斯基将背负“卖国”的骂名。
更微妙的是,乌克兰高层贪腐案的发酵时间点与美国抛出和平计划高度重合。这不禁让人怀疑,美国是否正利用泽连斯基及其团队的政治脆弱性,施加“签署协议即可稳住国内局面,否则自身难保”的隐性压力。
04 欧洲的反对:“和平不能是投降”
美国的方案在欧洲引起了普遍反对。法国外长直言:“和平不能是投降。”这句话道出了欧洲的心声——他们不愿看到乌克兰在压力下过早屈服。
然而,欧洲的立场本身充满矛盾。一方面,他们不希望乌克兰轻易妥协,希望维持对俄战略压力;另一方面,欧洲国家无力也无意单独填补美国可能留下的军事援助空白。这种“道义上的支持”与“实际行动的匮乏”之间的落差,恰恰是普京所指的“欧洲战争贩子”行为的体现——鼓励乌克兰战斗到底,却未提供足以支撑其取胜的资源。
俄罗斯始终认为,正是欧洲在背后怂恿乌克兰,才导致危机久拖不决。欧洲的反对声音,反而让莫斯科更加坚信,只有在战场上拿到的东西,才能在谈判桌上守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