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死金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汴京大瘟疫”,是哪一种疾病导致
公元1232年,蒙古大军兵分三路南下攻金,西路军主帅拖雷 ,在河南禹州三峰山全歼金军主力15万人,之后与中路军窝阔台部胜利会师。农历3月22日,蒙军合围攻打金国首都汴京。
蒙古自成吉思汗崛起以来,屡次南犯。金军与蒙古军交锋,几乎是屡战屡败,被迫将都城由中都南迁到了汴京,以求苟安。但这次,南下扫荡,志在灭金的蒙古铁骑,又将汴京城围得水泄不通,大金国又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金哀宗做出最后的垂死挣扎,“末帝亲出宫,巡四方劳军,故士皆死战”他将城外军民将士家属、南渡逃亡的难民、周边州县的军民全部集结至城内,集中全部的力量做最后一搏。
守城战进行得十分惨烈,蒙古对汴京发动轮番猛攻,金军用“震天雷”、“飞火枪”等火器反击,甚至将“故宫及芳华、玉溪所拆大木”来修补城墙工事。“至是十六昼夜,内外死者以百万计。”金人抗拒持久,蒙古”师多死伤”、“不能前”,短时期内无法攻下,于是,四月初八日,以“天热避暑”为名,撤围而去。
蒙古退兵了,金人欢呼雀跃,全城上下一片欢腾,江山社稷终于保住了!可是金人没高兴多久,灾祸就降临了,“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汴京城有十二个个城门,每天抬出门尸体就有千余具。疫情持续了近三个月,汴京城宛如人间地狱,“白骨相望,虻蝇扑面。” 此时的金朝政府已经自身难保,无法阻止强有力的防疫措施,能做的不过是“令诸生监宋军士饮食,视医药”。瘟疫的蔓延,让劳动力大量损失,随即又爆发了“人相食”的饥荒,士兵们甚至杀死军官逃出“死城”。
金政权在饿殍遍地,人粮殆尽的情况下,不得不逃出汴京逃往蔡州,1233年3月,蒙军攻克汴京,1232年1月,蒙宋联军攻克蔡州,金朝灭亡。“汴京大瘟疫”可以说成了压死金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这次压垮金国的大瘟疫,究竟是什么病导致的呢?
一、当时的中医看法
探讨要研究这场瘟疫,最重要的材料就是当时记录,据载这病“民中燥热之气者,多发热,痰结咳嗽,”而城中的医生大都判断这次疾病是中医上的伤寒,开出南星、半夏作为药方。可是他们开出的药方,不但治不好病,病人吃下药后反而“以益燥热,遂至咳血、肾涎逆涌,三,咯吐不已,肌肉干枯而死。”
中医里的伤寒和西医由细菌感染的消化道疾病伤寒不同,指的是所谓“外感热病”,即发热引起的急性病,多半为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医生们应对多痰咳嗽的病症,开出了去湿化痰的南星半夏,可是却越治越坏。当时著名的医家李杲对此就提出了不同看法。
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创始人。李杲在他的著作《内外伤辨惑论》里详细地论述了这次瘟疫,他认为,汴梁瘟疫不是什么“伤寒”,而是“饮食不节,及劳役所伤”的群体性内伤病。
在围城的时候,“朝饥暮饱,起居不时,寒温失所”,而解围以后,有东西吃了,人们就“饱食太过”,从而得了病。这病症状类似伤寒,实非伤寒,庸医用药失误,把人治死了。
金末大诗人元好问,当时也困守在汴京城中,他对李杲的说法深以为然,把这次瘟疫称为“壬辰药祸”,就是误诊给药错误带来的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