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的日本战俘经历了什么,为何遣返时少了五万多人?
住宿,只能自力更生,没人给他们建房,战俘们只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行搭建,好在战俘中有不少工兵,很多人也有类似经验,所以盖房子比较简单,没经验的战俘群比较凄惨,他们只能住在半地下的窝棚里,就是座山雕逃命时候搭建的那种临时建筑。
取暖问题无法解决,好不容易开采出来的煤块,苏联可舍不得给他们用,能节省就节省,冷也只能忍着,抗不住生病的就只能尽早遣返或者原地等死,所以死亡战俘中,饥饿和寒冷致死率最高。
生活用品方面,牙膏牙刷没有,肥皂少许,医药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只能看床位够不够,病人多了去了,有空床可以看病,否则就自己忍着,当时的战俘基本就那几种病,都是因为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或者风寒受凉引发的疾病,诊断方面很简单,听病人自述就可以了,但是药品奇缺,有没有药吃基本看命。
这些战俘要是能在黄世仁手下当长工,怕是能激动哭了吧,好幸福,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地主敢欺负佃户,但一般都不敢得罪长工,除非傻疯了。
按照当时的国际惯例,日本战俘早该被释放,可是这十多万人都是精英级别的战俘,所以苏联也舍不得,老弱病残都在最初的三年被遣返了,能活下来的战俘,命都不是一般的硬,死亡的6万多人中,大部分都是最初几个月就死掉的,可想而知,因为初到西伯利亚的时候,条件最为艰苦,什么都没有,房子也都是简易的临时建筑,几十万人的房屋几天无法建成,所以在最初的几天,最初的几个月,开春前最冷的那段时间中,死亡率最高,死亡人数最多。
最悲惨的境遇叙述完了,下面要介绍日本战俘的福利,要知道,靠重体力达到甚至超过产量是很难的,所以苏联政府贴心贴肺的为日本战俘准备了一份大礼,政治学习,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目成绩优秀的,可以享受半个多月的疗养房,可以从事相对较轻的工作,可以享受的食物和待遇都是最多最好的,他们可以洗澡,可以换上干净的内衣裤甚至睡觉的时候还能穿睡衣,屋里24小时热水和供暖。
这些福利让战俘们的热情高涨,他们接受红色教育,每天上工下工都高唱国际歌,他们游行拥护苏共,他们入党,他们批判日本天皇的一切,只希望能够快点回家,至少不被送到西伯利亚腹地,从事那死亡率最高的采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