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该村住了18天,此村出了三个省委书记
解读
这封信写于上世纪70年代。女儿王时妹说,自己16岁去部队当兵,彼时父亲王一平刚刚摘下“走资派”的帽子,还没有工作。女儿当兵,多少受一些影响,徐州68军把她分到洪泽湖的农场插秧做农活。“看到别人可以去医院当护士,我却只能插秧、开拖拉机,当时特别委屈,心想自己怎么当兵当成了这样。”王时妹说,于是她把满腹委屈写成了一封信,寄给父亲。
王一平很快就有了回信,丝毫没有帮助她走关系的意思,反而鼓励女儿,“到哪里都一样,对你都是一种锻炼”。并且嘱咐她在洪泽湖的农场好好干活。王时妹接受了父亲的鼓励,从此安心在军农场工作,直到她入党。高兴之余,她又给父亲写信。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封家书。王一平在信中叮嘱女儿,继续戒骄戒躁,尤其入党这件事,不是为了个人目的,而是要真正为人民服务。
“父亲太了解我了。”王时妹说,“我当时入党是有点小心思,想着入党后让父亲高兴高兴。但是父亲想的却是大道理。”
家训
踏踏实实做人;以身作则,耳闻目染。
把妈妈的名字从提干名单上划掉
父亲学生时代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上海战役中任26军政委。当时26军是解放上海的主力军。宝山纪念馆有一张父亲的照片,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父亲的这段历史。大概是1952年左右,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亲自点将,希望父亲到上海市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