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芯片战没那么简单!中国做出重大历史抉择
中国在重要领域实行“进口替代”如何少走弯路?
十多年前,全球化大踏步向前推进时,全球主义者热捧之下,不少人欣喜地宣布世界是平的。毕竟自由贸易规则带来了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世界各国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不过,事实证明欢呼声来得有些太早。贸易保护主义回潮,出口导向的贸易环境恶化,让一度被打入冷宫的进口替代战略也被重新反思。
对中小型经济体来说,完全依赖国际市场与国际分工确实可以获得发展的动力。但是,大型经济体却还是要两条腿走路才稳妥。因此,中国一直强调在经济发展中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而且由于“巴统”(巴黎统筹委员会的简称,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国际组织。正式名称为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禁运始终存在,也迫使中国在注重出口的同时,一直没有放松本国的产业升级,在一些重要领域注重研发填补进口的不足。
经过“市场换技术”这一弯路之后,中国本土供应商对外国出口商的替代效应正在增多。比如,经过精心培养,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铁和核反应堆,已经成为“中国制造”新的名片。即使在相对落后的汽车行业,在毫米波雷达等一些细分领域,中国技术也已经逐渐形成突破,并从之前的国际供应商手中慢慢抢下市场。
注:“市场换技术”是过去30多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导策略。这一思路本意是让外国技术随同其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缩短走完“学习曲线”所需要的时间来提高技术能力,但事实上市场培育出来了,技术却没有都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