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银行转账,皇帝如何给各地官员发工资?
如今的生活当中,基本上一个工作单位,都是以月结的方式,将工资发放到员工的账户当中,这不由得也引发了人们的好奇,毕竟古代是没有银行的,那么皇帝又是如何给全国各地官员发放工资的呢?看完就会发现,古人的智慧也是让人佩服。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农耕文明社会,实际上农民商人等都算作是“个体经营户”,而各地官员们,也是历史上最早的“上班族”,他们老老实实按照朝廷所设立下的制度进行上下班,并拿取朝廷所提供的报酬。
事实上,古代交通不方便,生产力落后,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历朝历代的工资制度都有着很大的变动,但是都离不开一条,那就是工资都是先经过报备以后,就直接可以从当地的钱库当中拿取了,而并非现在公司的统一发放。
俸禄发的是什么呢?最早并非钱币,而主要是实物。春秋战国时期,工资由土地和粮食组成,《孟子》提到:“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 商代出土的甲骨文记载:“王易(锡)小臣缶积五年。”什么意思呢?商王让小臣缶收取地的庄稼,以五年为限,田间的劳动所得,都是他的,以此作为工资,而到了战国后期,封地所得也就是大佬们的工资,孟尝君“封万户于薛”,秦代吕不韦则是“食洛阳十万户”。不过随着中央集权制的不断改革,封君先是失去了占有土地人民的权力,只能够收取封邑租税,到了秦代建立中央集权制以后,就再也不说谁谁谁吃哪里的粮食了,而是统一标准,一年从库吏到丞相,设定一个统一的数字,以“石”为单位按量发放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