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对峙一枪未响:西方为何突然集体噤声?
核心:中印洞朗对峙一枪未响,西方各国为何突然集体噤声?
对于中印结束长达72天之久的洞朗对峙,西方舆论关注最多的莫过于其中的缘由,即双方幕后达成了何种协议,或彼此之间谁先让步。这种疑惑至今未解,或短时间内找不到答案。也正是这种疑惑,让西方更加差别化地看待洞朗对峙和中国同周边邻国的领土争端。
相比钓鱼岛和南海等领土争端,西方对洞朗对峙的调门并没有那么高,除了美英日政府“在被问及中印对峙”时的一些“政治正确”的表态外,整个西方舆论基本上是在观察中印之间的舆论战。这场舆论战率先由印度官方和媒体发起,随后中国官方各个机构向国际社会晓以原委,再加上中国媒体的配合,才避免印度舆论在西方舆情中占据主流。所以,西方总体上坐山观“龙象”斗,并未从中横生添乱,助涨任何一方士气。
究其原因,主要有有以下四点:
第一,中印属于家里斗,最终和气生财。
在西方意识中,中印是两个核大国、崛起大国、最具潜力的两大经济体,同时也是金砖组织(BRICS)和上海合作组织(SCO)成员国,尤其在全球气候变化等国际议题上的立场趋于一致,并在联合国层面积极发出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
而且,作为两大贸易国,中印双方也不轻易选择军事对立。就在双方宣布结束洞朗对峙之际,印度媒体《经济时报》8月29日称,印度在经济建设方面有很多需要向中国学习。
第二,印度不占理。
西方舆论普遍注意到,此次中印洞朗对峙不同于其他领土争端,原因是印度是以第三方的身份进入不丹同中国军队对峙,这反而增加了中印边境对峙的复杂性。也正是这一点,有不少西方学者认为,印度军队进入他国领土,首先就已违反了国际法。至于为何印度冒此风险,很多西方学者都会提到洞朗地带的战略要位。洞朗之南的西里古里走廊素有“印度鸡脖”之称,印度舆论普遍担忧,如果中印发生冲突,中国会率先切断该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