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9来源:自由
二、九大领域的“战略焊接点”
3.0协议涉及的绿色经济、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实则是东大与东盟的深度利益绑定。印尼的镍矿、泰国的电池组装、东大的光伏技术,通过协议整合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当美国试图以“友岸外包”切割中国供应链时,东大却用区域协作将各国产能焊成整体——正如焊枪熔合金属,断裂任何一处都将牵动全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跨境电力互联”条款。老挝的水电、马来西亚的光伏电力可通过区域电网直供东大,而东大的特高压技术则成为能源动脉的支撑。这种物理层面的能源纽带,远比政治承诺更具韧性。笔者曾言:“供应链即新时代的军事补给线”,而东大与东盟正在编织一张覆盖物质、能源、数据的多维补给网络。
三、东南亚的“避险经济学”
东盟始终宣称“不选边站”,但此次协议却透露出更深的战略考量:通过多边规则将中美利益焊死在同一经济体内,使任何单边制裁都面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困境。例如美国若对越南光伏产品加税,将同时打击美国本土的太阳能安装企业;若制裁马来西亚芯片,则波及苹果、高通等巨头的供应链。
这种“互相确保经济摧毁”的态势,与核威慑逻辑异曲同工。东南亚国家以协议为盾牌,既享受东大市场与技术红利,又保留与西方合作空间。正如笔者对看官所言:“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之道,不是选边站,而是让大国不得不护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