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和普京谈了?特朗普突言“不想浪费时间”!
二、俄乌战场:“民用无人机”改写战争规则
当美俄在外交层面隔空过招时,乌克兰战场上的技术革命正悄然重塑现代战争范式。东大制造的民用无人机,已成为冲突中不可或缺的“战场之眼”。笔者曾多次强调:现代战争的核心优势,正从火力密度转向信息精度。
乌军依托民用无人机实现的侦察-打击一体化能力,使传统装甲集群的突击效率下降逾40%。而俄军近期频繁使用的自杀式无人机群战术,更是将低成本非对称作战推至新高度。这种“硅基步兵”与“钢铁洪流”的对抗,本质上是一场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的代差博弈——而东大供应链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已然超越单纯商业逻辑,成为影响战局走向的战略变量。(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三、东大定力:全球博弈的“稳定极”
在美俄战略互信濒临归零的当下,东大始终保持“不选边、不拱火、不递刀”的冷静姿态。这种战略定力绝非被动回避,而是基于对全球力量格局的深刻洞察:
能源博弈的“缓冲器”
俄罗斯能源出口向东大倾斜的趋势加速,2023年对东大油气出口量同比激增23%。东大市场已成为俄经济命脉的压舱石,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客观上为欧洲能源危机提供了替代性解决方案。
多极秩序的“建构者”
东大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虽未被直接采纳,但其强调“反对阵营对抗”“尊重各国安全关切”的核心原则,正在被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默认为冲突化解的基准框架。
技术主权的“平衡砝码”
从民用无人机到新能源产业链,东大在关键领域的技术自主性,使其成为美俄都无法忽视的第三方力量。当华盛顿试图通过芯片禁令遏制莫斯科时,东大供应链的替代能力直接决定了制裁的实际效力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