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亿美元打水漂!美新护再折戟,东大默默反超
各位看官,这两天外媒炸锅了——美国海军部长约翰·费兰亲自宣布,折腾了八年的“星座”级护卫舰项目,正式被砍了六分之四。已开工的头两艘(“星座”号和“国会”号)还能在密歇根湖畔的马里内特造船厂勉强续命,但后续四艘全成泡影。更扎心的是,这项目前后砸进去的20亿美元,基本算是扔水里连个响都没听见。

笔者记得,当年美军启动“星座”级时,口号喊得震天响:要搞一款“低成本、快建造”的护卫舰,用来应对舰艇老化、舰队规模萎缩的窘境。结果呢?合同是2020年签的,可连设计图都没定稿;等到2021年,船体硬生生拉长24英尺、加宽3.5英尺,排水量猛增500吨。这哪是“快速建造”,分明是“边造边改、越改越贵”的典型反面教材。(本文由AI辅助生成)
说起来,“星座”级并非原创,而是抄作业抄歪了——它基于意大利的欧洲多用途护卫舰(FREMM)改进。可美军连“抄作业”都抄不利索,设计反复折腾,进度慢如蜗牛。首舰“星座”号至今只完成了12%,交付时间从2026年拖到2029年,单舰成本飙到12.81亿美元。笔者忍不住吐槽:这价格都快赶上一艘驱逐舰了,还谈什么“低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