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实战结果却是一边倒的“屠杀”。巴基斯坦这边捡到了印度发射的导弹残骸,而印度那边却连霹雳-15的完整残骸都难觅踪影。更打脸的是,印度民间拍到的阵风残骸显示,它挂载的是射程和性能都较为有限的“米卡”导弹,而非号称“欧洲最强”的“流星”远程空空导弹。
核心败因一:导弹代差,信息误判。 印度严重低估了霹雳-15的性能。他们想当然地认为霹雳-15不如R-77,结果霹雳-15凭借其超远的有效射程(据信超过180公里)、双向数据链支撑下的优异弹道优化能力以及双脉冲发动机带来的末端能量优势,在超视距空战中完全压制了印军战机。阵风挂载的“米卡”导弹,其最大射程仅约60公里,在霹雳-15面前,如同短剑对长矛,尚未近身已被击落。
核心败因二:战术轻敌,体系失效。 印度空军依仗战机数量和先发优势,让阵风大摇大摆地在预设“安全距离”发射巡航导弹,殊不知其行踪早已在巴方预警体系和歼-10C的强大机载雷达监控之下。在体系支撑下,歼-10C得以在最佳距离发射霹雳-15,实现了“发现即摧毁”。
二、亡羊补牢:印度的“满血阵风”究竟强在何处?
吃了大亏的印度,这次学精了。新订购的114架阵风,瞄准的是最新的F4标准,并且决心配齐“完全体”装备,其核心就是此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流星”远程空空导弹。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