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导弹,何以为“满血”核心?
动力革命,颠覆规则: “流星”是全球第一款投入现役的采用冲压发动机的空空导弹。这可不是简单的技术路线选择,而是对空战逻辑的颠覆。传统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短,导弹后期靠惯性滑行,速度越飞越慢。而“流星”采用的可变推力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配合神秘的“氧高硼固体燃料推进剂”,燃烧时间长达30-150秒可调,其比冲是火箭发动机的3倍以上!这意味着“流星”在其飞行中段、甚至末段,依然能保持高速动力巡航,其动力射程占全射程的比例极高。
“不可逃逸区”巨大,压迫感十足: 官方宣传其不可逃逸区高达90公里,是AIM-120的三倍。在这个区域内,被锁定的战机即使进行大过载机动,也很难逃脱。因为“流星”是带着动力“追”着你跑,能量衰竭远比传统导弹慢。
“后发先至”,抢占先机: 由于中段平均速度极快,“流星”可以实现“后发射,先命中”的效果。设想一个场景:歼-10C和阵风同时在180公里距离发射导弹。霹雳-15飞行初期加速快,但中段依赖双脉冲维持速度;而“流星”凭借冲压发动机的持续推力,其中段平均速度可能更高。结果很可能是“流星”先逼近歼-10C,迫使歼-10C进行规避。此时,尚在飞行中段的霹雳-15一旦因载机机动导致数据链中断或弹道预测变更,脱靶概率将急剧上升。
“伪多脉冲”,战术灵活: “流星”的冲压发动机通过燃气流量调节技术,可以实现类似“多次点火”的多脉冲效果,灵活调整弹道,应对目标机动,其战术灵活性远超传统导弹。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