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形无人机巨兽震撼升空!轰20是否成鸡肋?

与美国的对比更显意味深长。美国曾研制过X-47系列隐形无人机,其中X-47C计划体积相当于战术轰炸机,但最终项目夭折。反观中国,GJ-X只是过去一年中“令人眼花缭乱的隐形战机研发项目之一”,包括歼-20双座版、攻击-11无人机等,显示了中国在航空领域的全面爆发。美国“战区”频道也不无酸楚地指出,X-47B仅相当于常规战斗机大小,而GJ-X的尺寸直接对标战略级平台,这折射出中美在无人机战略上的差异:美国更注重战术应用,而中国已在战略层面布局。

二、轰-20的必要性:核威慑与常规打击的二元博弈

GJ-X的横空出世,自然让人联想到轰-20。多年来,轰-20一直是中国军迷心中的“白月光”,外界普遍猜测其设计与美国B-2/B-21类似,具备高度隐身、远程打击和核常兼备能力。但如今,有了GJ-X这样的无人平台,轰-20是否还有存在价值?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核威慑和常规打击两个维度来剖析。

核威慑:有人平台的不可替代性

在核战略中,可靠性是至高无上的原则。战略轰炸机作为“核三位一体”(陆基洲际导弹、潜射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在于灵活性与可控性。举个例子:冷战时期,美苏的B-52和图-95轰炸机常处于警戒状态,一旦接到命令即可起飞,但在投掷武器前,如果危机解除,它们可以被召回,任务中止。这种“可逆性”是洲际导弹无法比拟的——洲际导弹一旦发射,便无法回头,最多自毁,但可能引发误判,甚至触发全面核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