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孙坚战死真相,给后人留下不可估量的遗产
两相印证之下,袁术刘表之战发生在初平二年(191年)就是毫无疑问的了,这里《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记录都有错误。
另一方面,在这一年的春夏之交,董卓势力彻底离开了河南,孙坚在这个时候马不停蹄地掉过头来打刘表,也正好与他们速战速决的思想相吻合,他没有任何理由白白浪费一年的宝贵时间让刘表坐大。
其实最初袁术在荆州的势力并不局限在南阳一郡,因为江夏太守刘祥也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这个刘祥是刘巴的父亲,但可惜他的水平比自己的儿子差远了。当初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刘祥表示支持,结果南阳人恨透了他。
好好的非要当这个出头鸟干什么呢?着实不可理解。坐山观虎斗,最后再下注,那样不是更好吗?
南阳人不敢反抗袁术和孙坚,但不代表不敢针对刘祥,一场交战过后,刘祥战死。从这个情况来看,他在江夏的根基似乎也不怎么稳。
这样一来,江夏就成了无主之地,这对刘表来说是个绝好的机会,于是他先让蔡瑁短暂担任了一阵江夏太守,后来又把这个职位交给了黄祖。
虽然史书中没有言明黄祖的籍贯,但我认为他就是江夏本地人,因为只有地头蛇才能镇得住局面,后来黄祖以江夏一郡之地对抗江东近十年,若非他在本地根基深厚想必是断难做到的。
再说黄祖背后的力量。话说东汉时期有一位名臣黄香,他也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这一故事的主人公,后来做过尚书令和魏郡太守等两千石高官。
黄香是江夏人,从此江夏黄氏崛起,他的后代黄琼和黄琬都做到太尉。而黄祖很可能就是出自江夏黄氏。
虽然汉朝有个地方官员任命的回避制度叫三互法,一般不允许本地人担任父母官,但是到了董卓执政时期,这个政策已经非常松动了,比如朝廷任命的辽东太守公孙度就是辽东郡本地人。
刘表集团本质上是荆州豪族联盟,刘表是他们的代言人,为了拉拢这些豪族,刘表必须给他们一些好处。
现在连中央都不那么在乎三互法了,他还管这么多做什么,所以除了黄祖的江夏太守以外,襄阳人蔡瑁也担任过南郡太守。
面对孙坚咄咄逼人的攻势,刘表派黄祖前去抵抗。
黄祖和刘表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他的江夏郡本是倾向袁术的,后来阴差阳错才落到他手里,如果刘表败亡,他也落不了好,因此从他的战意来看不成问题。
由于之前没见识过孙坚的厉害,起初黄祖是比较有自信的,他打算御敌于国门之外,在沔水以北挡住孙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