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大败重挫孙权,放弃最佳机会,终生无缘合肥
从淮水南下,进入寿春以东的淝水,再经过阎润水、枝水和施水,即可到达彭蠡泽。而经过彭蠡泽东南方的濡须水,便将进入长江一线。
如今这条水道北面入口寿春在曹操手里,南面入口濡须口在孙权手里,那么合肥的归属就至关重要了,因为这决定了双方谁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而事实正是如此,由于无法攻占合肥,导致东吴在对抗中长期处于劣势。曹操能够四越巢湖,多次威胁濡须口,而孙权终其一生也摸不到寿春的边,直到三国后期因为曹魏淮南发生大规模叛乱,东吴才有机会逼近寿春外围。这就是合肥重要性的体现。
当年孙策西征归来后,东吴迎来了攻取合肥最好的一次机会,可惜由于他的决策失误,将目标放在了徐州广陵,而之后孙策又意外遇刺,这次千载难逢的良机就这么被错过了。
机会只有一次,错过就不会再有,孙策去世后,东吴内部进入权力交接的短暂动荡期,暂时不可能北上,而战略眼光高超的曹操则抓住了这个时机,加强了在合肥地区的防务。
具体主持这件事的就是刘馥,可以说曹魏多年来在东线始终没有遇到过太大的危机,刘馥功不可没。
当初袁术死后,其手下势力分崩离析,在淮南躲避中原战乱的刘馥说服袁术部将戚寄、秦翊等归顺曹操,令曹操大为欣喜,于是任命他为扬州刺史。当然,曹操对其如此信任,或许也跟刘馥是他沛国的同乡有关。
其实这个扬州刺史却也不能算是什么美差,除了实控领土比较有限以外,这仅有的土地上也非常不太平,梅乾、雷绪、陈兰等人聚众数万,在江淮一带大肆劫掠,对当地造成了极大破坏。
不过曹操的眼光确实独到,刘馥正是可以稳定淮南乱局的那个人。
他接受任命后,一眼就看到了合肥的重要性,于是单枪匹马奔赴此地,修建了一座城,并将扬州的治所迁移到这里。
对于雷绪等人,虽然暂时无力征讨,但刘馥采取安抚的策略,让他们暂时不再作乱,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初步稳住局面后,刘馥将重心转移到民生,他开设学校,扩大屯田,又兴修水利,让一片凋敝的淮南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百姓也得以安居乐业。
不过刘馥却不只会处理政务,军务也是他所擅长的,多年在淮南的经历让他无法忽视东吴的威胁,因此刘馥开始未雨绸缪。
他积极修建防御工事,大量储备滚木礌石以及点火用的鱼膏,为以后的守城战做了充分的准备。
不过刘馥还做了一个看似难以理解的安排,他命人编织了成千上万的草垫,这和作战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这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我们先卖个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