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1
“小明,别跑了!”“安静一会儿行不行?”“怎么一刻也停不下来?”……这些话语,是不是经常在你家响起?面对一个精力旺盛、上蹿下跳、仿佛装了永动机的“小皮猴”,许多家长感到头疼不已,甚至怀疑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然而,育儿专家提醒:别急着给孩子贴上“调皮”或“多动”的标签,那些看似“坐不住”的好动宝宝,很可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是未来的“潜力股”!

好动≠多动症,读懂孩子的“能量密码”
首先需要明确,活泼好动是学龄前儿童的天性,尤其是2-6岁的孩子,他们正处于身体和大脑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世界充满好奇,需要通过大量的运动来探索、感知和学习。
正常好动:孩子虽然活跃,但在需要时(如听故事、吃饭)能短暂集中注意力,情绪稳定,社交能力正常,活动具有目的性。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且严重影响到学习、生活和社交。诊断需由专业医生进行,不能仅凭“爱动”就下结论。
大多数“好动宝宝”属于前者,他们的旺盛精力,恰恰是生命力蓬勃的体现。(本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