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迪拜折戟,但中国大飞机的破局之路早已开始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与3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适航协议。这意味着,在这些国家,我们的飞机凭借中国民航局的适航证就能运行。
文莱就是成功的范例。2023年,文莱就跟商飞签了15架C919、价值20亿美元的订单。今年,文莱更是直接将中国的适航标准纳入其国家认证体系。C919进入文莱市场,无需额外审查。
这种“订单驱动认证互认”的模式,完全可以复制到更多认可中国标准、与中国关系友好的发展中国家。
比如沙特,正积极寻求与我们在航空领域合作,开发中东航线。
比如尼日利亚,已经承诺给予C919适航认证。
这些国家航空基础相对薄弱,他们更看重飞机的性价比,以及我们能提供的“一站式”服务(交付、培训、维护、供应链支持)。C919不到1亿美元的价格,加上全方位的服务套餐,对他们而言,吸引力巨大。
先把这些新兴市场做起来,让C919在天上飞起来,用实际运营表现证明自己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当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当我们的飞机在世界的天空形成规模,我们的话语权自然就来了。
届时,EASA和FAA,还是不可逾越的铁幕吗?
五、 战略定力:从“亮相”到“领跑”,我们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