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大战,为何欧盟输得最惨?真相终于说清了
冷战后,德国与日本的发展呈现截然不同的走势。日本陷入“失去的三十年”,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低增长、低利率、高债务成为日本经济标签,整个社会似乎失去了活力,创业文化被压制,大量年轻人躺平。作为对比,同样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德国经济却蒸蒸日上,GDP总量也有赶超日本的势头。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德国拥有欧盟提供的外交和经济红利。
冷战时期,德国的地缘环境比日本恶劣得多,德国身处对抗苏联的第一线,一旦北约和华约爆发战争,德国首当其冲,为此联邦德国必须维持一支庞大的陆军。由于此时中国尚未崛起,日本可以充当亚洲老大,在东亚产业分工里占尽好处。
冷战后,德日的地缘环境完全逆转过来。东欧国家从苏联阵营转向西方阵营,俄德之间出现大量缓冲国(包括波兰、立陶宛、乌克兰等),德国不用再担心来自俄罗斯的威胁。日本的地缘压力则越来越大,因为与日本隔海相望的中国无论经济实力还是人口规模都远超曾经的苏联。由于有缓冲国的存在,德俄可以放开手合作。与之相反,中日关系则时不时会受到台湾和钓鱼岛问题的冲击。
凭借缓冲国的存在,德国可以放心大胆与俄罗斯搞能源合作,享用廉价的俄国油气。日本也想从俄罗斯进口油气,但一方面是因为日俄存在领土争端,两国经贸合作受限;另一方面日本在远东油气管道上必须与中国竞争(比如“安大线”与“安纳线”的分歧),俄罗斯的远东油气管道,日本与中国最终各分到运输量的一半。由于能源价格高于德国,日本人必须大量加班才能维持与德国人相同的竞争力。
不仅如此,由于中日矛盾的存在,中日关系远不如中德关系密切。尽管日本离中国更近,船运费更低,但日系车在中国卖得就是不如德系车好。中国也一跃成为德国最大市场,每年德国都要向中国大量出口机械设备、汽车、精密仪器等高附加值产品。
另一方面,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为德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年轻劳动力。德国位于欧洲中部,相当于欧洲的十字路口,东欧的年轻人外出打工通常会把德国作为首选。不仅是因为德国经济实力雄厚,也是因为德国是发达国家里面离东欧最近的,去德国打工远比去英国、法国打工更方便。因此德国也成为欧盟东扩最大赢家,8000多万德国人里面有四分之一有移民背景,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移民国家。德国的移民里面很多又是东欧移民,包括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这些移民不仅相对年轻,学历还普遍较高,文化也与德国接近,这就极大缓解了德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