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撕碎阵风神话,印军遭遇立体化降维打击
技术碾压对比:
PL-15E vs 流星导弹:前者200公里+射程与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对后者150公里极限射程形成“射程代差”;
预警体系:巴方萨博2000+ZDK-03预警机构建的多层探测网,对比印军费尔康预警机遭电子压制的窘境;
数据链抗干扰:中国研发的TDL-500战术数据链,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传输稳定性超印军Link-16两代。
更致命的是,巴方在战前已通过网络攻击渗透印军卫星导航系统,致使“阵风”机载“斯卡普”导弹的定位基准偏移达300米。当印度飞行员还在纠结雷达屏上的虚影时,PL-15E的主动导引头已锁定其发动机热源信号。
三、降维打击:从空战到全域战争的范式革命
此役真正令西方震惊的,是巴基斯坦展现的“多域融合”作战能力。在歼-10C与“阵风”角逐制空权的同时,巴网络部队瘫痪了印度铁路调度系统与央行结算中心,电子战单元则对S-400防空系统的91N6E雷达实施“致盲闪烁”。最具象征意义的一幕是:印军用于战场监控的3颗GISAT卫星短暂失联,其GPS导航信号被注入欺骗代码——这标志着人类首次实现“空-天-电-网”四维协同实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