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飞机甩锅美国,印度军工脸皮比航发叶片还厚
三、摔一架飞机,帮对手打一次广告
光辉的惨烈坠毁反而让JF‑17“枭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曝光。国际买家在对比后看到:同样定位轻型多用途战机,枭龙Block‑3已配备三面阵有源相控阵雷达、集成远程空空导弹,并且已在巴基斯坦、缅甸、尼日利亚等多国服役中未出现重大事故;而光辉不仅性能落后,连基本飞行安全都难以保障。
更让印度难堪的是,东大提供的民用无人机在本次航展中展示了高空长航时侦察、精准打击能力,而印度同类项目仍停留在PPT阶段。笔者曾多次强调:没有自主工业体系,只靠“买买买”永远造不出可靠战机。
四、40年磨一剑,磨出了一把“钝刀”
LCA项目始于1983年,至今已耗资超百亿美元,仅交付25架(本次坠毁后剩24架)。相比之下,东大的歼‑10系列、歼‑16等机型从立项到批量服役仅用十余年,且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印度在基础材料、动力、航电、武器集成等环节长期依赖进口,导致任何一国制裁都可能令其战机停产。
此次坠机后,印度网友怒斥“军方把飞行员当耗材”,而官方则火速启动“甩锅程序”——一方面要求美国解释发动机质量问题,另一方面放风称“将加速国产F‑414发动机计划”。但笔者看来,若不彻底改革军工管理体制、夯实研发根基,就算换上F‑414,光辉依然难逃“摔机”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