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无意的言语束缚孩子的成长
为了让笛笛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学会与人交往,在她不到3岁时,我将她送入了幼儿园托班。经过半年的集体生活,她慢慢变得开朗起来,从以前的“胆小兔”变成了爱说爱笑的“快乐兔”。
警惕“我不爱……”的暗示
作为家长,同时也是幼儿教师,我在工作中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一次,小班的一位幼儿入园时,他的奶奶拉着我的手说:“老师,这孩子不爱说话,不爱喝水,不爱睡觉……”而这些话正是当着孩子的面说的。当我问孩子名字时,他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难道孩子真的不爱说话吗?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受到大人语言暗示的影响。
家长的一句“我的孩子不爱……”,可能无意间让孩子接受了这种标签化的定义,从而在尝试之前就觉得自己“不行”。这样的暗示会限制孩子的潜力,甚至让他们失去信心。
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被贴上“不爱”的标签。请记住,一句鼓励的话语,可能会让孩子迈出勇敢的第一步;而一句否定的话,可能会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如果你希望孩子变得自信、开朗,请多给他们一些肯定和鼓励。相信他们,他们会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正如我的女儿笛笛一样,从“笛笛不会”到如今的“笛笛真棒”,只需一点耐心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