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大战,为何欧盟输得最惨?真相终于说清了
不仅是德国,法国也因为俄乌战争声名扫地。马克龙和朔尔茨,这两个90年代后才崛起的政客,长期生长于全球化的温室之中,对国际关系的残忍和尔虞我诈缺乏深刻认知。相比之下,作为完整经历过冷战、拥有50年外交经历的拜登,无论老辣程度、狠心程度都远在大多数政客之上。他最擅长的事就是通过不断示弱来麻痹对手,引诱对手犯错。靠着这招,2020年拜登扳倒了特朗普,2022年又迷惑了普京,使普京误认为其软弱可欺。
90年代以来,中俄和德法不断走近,一个反美阵线逐渐形成。俄乌战争前中俄的能源贸易甚至打算用欧元来结算,如果能够成功实施,无异于迈出了去美元化的重要一步,眼看横跨亚欧大陆的“中俄德法四国机制”正逐渐成型。但俄乌战争的爆发,以及俄军兵败基辅,使欧亚合作机制化为泡影,德国和法国沦为美国的提线木偶。
另一方面,拜登只用了一年,就毁掉了德国整合欧洲的梦想,让德俄被迫反目成仇,使德国三代人(科尔、施罗德、默克尔)的努力付诸东流。
欧盟是悲剧的,但欧盟的悲剧大部分都是自己造成的。作为世界前三的经济体,欧盟幻想可以依靠美国提供军事保护,为此不惜让渡外交主导权,最终却被美国牵着鼻子走。相比之下,印度虽然经济实力远不如欧盟,但印度至少愿意砸钱搞国防,以此来维护外交独立性。这也是为什么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印度可以在美俄之间两头讨好,欧盟只能被迫在美俄之间选边站的重要原因。
对一个大型经济体而言,独立的外交和国防是再多钱也无法衡量的,大多数时候看似无用,但关键时刻却能避免受制于人。
未来几年,欧洲的形势会越来越严峻,核战争的阴云密布在这片古老的大陆,猜忌和恐惧会让欧盟各国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从左翼转向右翼或许只是时间问题。欧洲或许只能在过去的事迹中寻找荣光了。
(责编: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