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致命美味”!吃海鲜当心这种风险
隔夜或变质海鲜:组胺中毒不容忽视
青皮红肉鱼(如金枪鱼、鲭鱼、沙丁鱼)若储存不当,易产生大量组胺,引发过敏样反应:面部潮红、头痛、心悸、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血压骤降、休克。
二、安全吃海鲜,牢记这5点
绝不生食高风险海产
避免食用河鲀、织纹螺、野生贝类等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品种。生腌海鲜务必选择正规渠道、严格冷链处理的产品,且肠胃虚弱者、孕妇、儿童应避免食用。
彻底煮熟是关键
所有海鲜都应充分加热,确保中心温度达到75℃以上,持续煮沸5分钟以上,可有效杀灭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微生物。
注意新鲜度与储存
购买海鲜要“一看二闻”:看色泽是否鲜亮、鳃是否鲜红;闻是否有腥臭或氨味。买回后尽快冷藏或冷冻,避免长时间室温存放。
不吃“赤潮”期海产品
赤潮发生期间,贝类极易富集毒素,应避免食用野生贝类,选择有检验合格标识的养殖产品。
特殊人群更需谨慎
老人、儿童、孕妇及免疫力低下者,应减少食用高风险海鲜,优先选择养殖、易处理的鱼类、虾类,并以熟食为主。
结语:
海鲜虽好,安全为先。那一口鲜美的背后,可能潜藏着致命风险。不要让“贪鲜”变成“伤身”。记住:再美味的海鲜,也不值得用生命去尝试。从源头把关,科学处理,彻底煮熟,才能真正享受大海的馈赠,吃得安心,活得健康。
(本文由AI辅助生成)